演员直播受瞩目,观众认可让演艺更有尊严
(资料图)
几天前,三秦都市报的一篇报道生动展现了@秦腔张晶琪的风范——红大褂黑马甲,标志性的小胡子和墨镜,一张口浓浓的眉户腔调,搭配的歌词却是《忘情水》,“啊……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生不流泪”,反差感巨大的视频上传到抖音平台,不到5个小时,点赞量超过3000,最终100多万的播放量,让张晶琪发现,自己火了。
张晶琪作此试验,是因为偶然看到抖音上的戏曲主播特别受欢迎而入驻抖音,尝试把一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词改编到秦腔现代戏曲调里。杂糅式的“老戏新唱”大获成功,既因创意好,也因平台给力。
锣鼓喧天,还得有人鼓掌,何以实现?过去靠卖票,今天靠直播。@秦腔张晶琪的“老戏新唱”在抖音大获成功。最多一次直播同时在线人数3800人左右,单场观看量达20万。同行调侃:“剧场一场只能坐500人,你直播一场,顶上我们一群人演一礼拜的观众。”
无数事实说明,曝光度越高,戏曲传播和发展越有动力。包括秦腔在内的传统戏曲,一度表现出落寞的状况。重振传统戏曲任重道远,传播力和影响力、美誉度的提高,是重中之重。作为非遗项目,秦腔更有走下神台,和受众互动的必要。
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除了呈现方式,演员也是关键。在找寻舞台的过程中,对新事物接受程度高的演员和短视频平台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张晶琪2008年考入陕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后,由于换声期比一般人长,练习也更为艰难,曾一度想过放弃。但短视频语境中的全新呈现方式,为包括张晶琪在内的演员另辟蹊径、别样翻红,提供了最硬核的条件和空间。从前,亦有过戏曲演员唱流行歌的例子,但能够在日常演出里也能时时保持热度的,只能在短视频平台找到例子。
更重要的是,观众的认可让演艺更有尊严。再好的戏,没人看,没人“打赏”,也白搭。在无人欣赏的氛围中,戏曲的内涵,演艺的价值,都谈不上,也就没有尊严可言。唯有以优美的内容和表现力,唤起年轻一代的兴趣,赢得受众的好评,让他们爱上戏曲,爱上传统文化,发自内心地融入到一场场共鸣中,如此一来,戏曲作品的启蒙意义和传播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演绎,演艺的尊严才能如鲜花绽放。
2022年12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发布《活态传承-直播打赏与非遗传播研究报告》指出,非遗从业者通过直播间、短视频进行文化展演,扩宽创收渠道,获得观众认同;大众借打赏进行文化消费,助力非遗实现“活态传承”。这也在平台的实际情况中得到证实。6月6日发布的《陕西非遗数据报告》显示, 过去一年,抖音上64%陕西非遗主播获打赏支持,获得的金额与获赞数同比增长100%和215%。秦腔、老腔、眉户、线戏、汉调桄桄等陕西戏曲非遗,现在每天在抖音上演出,还获得了打赏收入。
事实上,直播、短视频的加持,以最直观、最流畅的方式,极大缩短了从戏曲到人心的距离,也有力营造了非遗“叫好又叫座”的市场生态。可以说,观众和非遗已经展现了互相成就、“双向奔赴”的局面。
戏曲不是供人仰望的空中楼阁,而是接地气的文化产品。它发自原野,也灌输心灵。那些咿呀咿呀的曲调,在直播、短视频的多元化演绎,为传统戏曲留驻种种生活场景,带来了厚重而实用的契机。凭借这样的契机,非遗项目可以“走”得更远。(作者: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