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学范文|每日热闻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1篇
语言磨蚀是每位语言学习者都不可避免要碰到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外语磨蚀已做出大量研究,在历经大半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之后,它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目前,已探明的影响外语磨蚀的因素主要有八个:磨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外语接触量、年龄、外语学习方式、情感因素、读写能力和性别。其中性别是国内学者在做出实证研究后新增加的一个影响因素。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外语磨蚀对大学生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对高校外语教学启示,因此笔者主要阐述影响大学生外语磨蚀的四个重要因素。
1.1外语接触量
【资料图】
停止或减少外语接触是外语磨蚀最原始的前提性动因,它是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之一。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磨蚀速度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与学习者同受蚀语的接触量有关。一般而言,外语学习者在外语正式学习结束之后,如果不处于外语环境中,即可认为他们已经进入外语的磨蚀阶段。在这一期间,受蚀者与受蚀语的接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状态;另一种是人工干预状态,如参加防止外语磨蚀的培训班。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与受蚀语接触多的受蚀者,在语言技能的磨蚀程度上要明显低于接触少的受蚀者。而人工干预(如定期进行外语培训或外语水平测试)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学习者的外语磨蚀。
1.2磨蚀前的外语水平
国外学者Kennedy早在1932年就发现磨蚀前的外语水平对语言磨蚀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后Vechter等人经研究提出了“倒置假设”(InverseHypothesis)这一概念,即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或/和速度成反比。研究者还发现不同的外语水平对外语磨蚀的影响力度也不一样,高水平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不易磨蚀,而低水平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则很容易受到磨蚀,并且其间存在明显的分界线。1984年Neisser将这一分界线称为“关键阈值”。因此,从语言磨蚀的角度来看,学习者若是想要有效地预防外语磨蚀,保持或提高外语水平,他们必须达到或超过“关键阈值”所代表的外语水平。
1.3外语习得方式
学习者的外语习得方式对其日后外语磨蚀程度的影响不容小觑。日本学者Nagasawa通过对7名学习日语的美国大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后证实: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的外语能力相对更耐磨蚀。1999年Hansen发现与浸泡式(或直接式)习得方式相比,通过明示式教学习得的外语更耐磨蚀。此外,Hansen还发现外语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和强度的不同同样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语言磨蚀。强调接受性技能(听和读)的课堂培训出来的外语能力比强调产出性技能(说和写)的耐磨蚀。由此可见,外语课堂的教学方式、侧重点和强度的不同均会对外语学习者日后的外语磨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4社会情感因素
影响语言磨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有关社会情感因素对外语磨蚀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态度和动机上,且得出的结论相似:社会情感因素是影响外语磨蚀的间接原因之一。Nagasawa(1999)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强动机和正面语言态度的学习者要比负面态度的语言学习者的外语磨蚀程度小。笔者在平时的外语教学中也发现,具有积极外语学习态度和强动机的学生,其外语水平一般比较稳定,外语磨蚀程度较小。而一些具有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或疲劳等)或缺乏外语学习兴趣的学生则很容易出现外语磨蚀问题。
2对高校外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外语磨蚀研究现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外语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向过程和伴生产物,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它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外语水平和教学成效。如何有效地保持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防止语言磨蚀,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和概述影响大学生外语磨蚀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如下启示:
2.1加大学生的外语接触量
由于外语接触量是影响外语磨蚀的最主要和根本性原因。国内外研究也证实自然状态下与受蚀语接触多的受蚀者其语言磨蚀程度上要相对较小,而且人工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学习者的外语磨蚀。因此,在平时的外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大学生的外语接触量,一方面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在自然状态下接触外语,另一方面加强人工干预力度,通过人为的方式使学生频繁接触到外语。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最主要的外语接触途径就是外语课堂学习,除此之外,他们接触外语的机会很少。笔者认为外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新的媒介增加自然状态下的外语接触量。如鼓励学生使用Coursera和Ted等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利用“英语流利说”等手机软件开展外语学习。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加强人工干预力度,创造学生接触外语的机会。如针对在校生开展定期的外语水平培训与测试,组织国际交流活动等。
2.2采取抗磨蚀的有效教学方式
磨蚀前的外语水平和学习者的外语习得方式对外语磨蚀程度的影响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语言磨蚀并提高其外语水平。受到语言环境、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很难越过“关键阈值”,因此容易出现外语磨蚀。我国高校应进行课程改革,加大外语教学的力度,争取使学生尽早突破“关键阈值”。高校教师也要重视系统的外语课堂教学,更多通过明示式教学法,增加学生外语知识的输入,鼓励并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改变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或网络等形式增加课堂互动和知识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使学生通过参与和实践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另外,也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开展日常教学活动。
2.3培养学生外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动机和正面的学习态度可有效地预防并减少语言磨蚀。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端正其学习态度和动机。笔者曾在所教班级做过调查,发现很多非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都是为了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或者取得学位证。这种纯粹以应试为目标的消极被动的学习,使得不少学生在过了四、六级之后就停止了外语学习,导致外语水平迅速下降。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过分依赖课本去死搬硬套,而应该注重知识的拓展,调动学生语言输出的积极性,并使之最终转变为学习的动力。老师还应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学习的负面情绪,在课下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习得的外语更耐磨蚀。
3结语
语言习得不仅包括学习和获得的一面,也包括丧失和磨蚀的一面。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向过程和伴随产物,它是每个语言学习者都要碰到的问题。若想使学生有效地维护和提高外语水平,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的外语接触量,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并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放在首位。总之,对于从事外语教学工作者而言,如何最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外语磨蚀依然是值得我们深思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2篇
一、外语教学管理概述
(一)外语教学管理的含义
外语教学管理是外语教学机构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和制度,对外语教学过程和外语教学资源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并对外语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加以全面协调,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最终实现外语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它包括外语学习资源管理、外语教学过程管理和外语网络资源库项目管理三个方面。
(二)外语教学管理的特点
1.教育目标的主导性。教育目标不仅要体现齐全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技术,还要能以是否达到教育目标作为管理工作考核的依据。
2.管理工作的开放性。外语教学管理必须与各种教学手段、教育方式、办学形式互相结合,形成优化的教学过程,以显示它的优越性。
3.服务的广泛性。外语教学管理应着眼于服务的广泛性,发挥其特长,积极搞好服务工作。
4.管理的复杂性。外语教学是一门语言学科,但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管理者必须懂得多种业务知识,实施有效教学管理。
5.事业的开拓性。目前,外语教学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外语教学管理者要勇于开拓、敢于改革,不断改善管理方法,尽快提高管理水平。
二、外语学习资源管理
外语学习资源管理以研究硬件和软件资源管理为主线,有效的管理和应用硬件、软件资源,对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外语硬件资源管理
硬件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源,硬件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对外语教学起着基础的保障性作用。要搞好设备管理,必须建立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外语软件资源管理
外语软件资源是指各种媒体化的学习材料和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外语软件资源可以分为五类:外语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产品展示库、电子图书库、工具软件库、影片库。利用音像资料进行外语教学是语言实验室的一项重要职能,管理人员应根据教师要求和教学进度提前将需要的多媒体资料转录入计算机。随着所需保留资料的增加,将多个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进行联网,共享海量数据是最稳妥也是最便利的方法。
(三)外语学习资源管理的方法
外语学习资源管理是将可得到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外语学习资源的管理有两种方法:开放式管理和集中管理。开放式管理是指外语教学资源中心的图书资料、硬件和软件资源完全开放,任由外语学习者选取;集中管理是指将大部分重要的外语教学图书资料、媒体、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集中于库房统一管理。在外语学习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把握积累、共享、交流三个原则。学习资源积累是外语学习资源管理的基础,只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习资源才谈得上管理;学习资源共享是使每个学习资源的使用者都能接触和使用资源库的知识和信息;学习资源交流要求每个资源使用者积极贡献自己的知识,以建构更大规模的外语学习资源库。
(四)外语学习资源管理的作用
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完成意义建构的两种重要形式,外语资源通过语言实验室提供的大容量、长时间的录音功能,可以让学生本人及教师清晰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随时用呼叫键和对讲键与学生对话,也可以让学生相互对话、讨论,在这样的互动环节中实现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交互协作,有效地把听和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通过外语学习资源,补充和扩展相关知识,自定步调进行学习,从中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五、素质教育对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
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人员是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是规范教学管理的主要人物,教学管理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并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熟练掌握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协调好与职能部门及系(院)的联系,以适应高校外语教育深化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高校外语教学管理工作是推进高校外语教学工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管理对整个教学工作起着决策组织和全面协调的重要作用,是外语教学的生命线。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学管理要站在时代的角度,对外语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深刻的反思,钻研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评估制度,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益,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连纯华.浅谈学校语音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3).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外语教学;国际化;高校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高校外语教学的国际化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而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全球化与之相适应。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不难看出,当今高等教育正越来越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因此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潮之一。目前,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义有定义为“高等教育在国际间开放、交流的过程及其结果。它包括高等教育机构、人员(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学习与研究活动、课程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化”[1],也有从历史、政治、经济和教育的视角出发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目的是为国家利益服务,外在动力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利益,内在要求则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2]。综合学界观点,本文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就是各国大学间的互相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与技术互通和国际环境对学生与教师的培养。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也给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根据种不离属的原则,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属性也涵盖了高校外语教育的国际化,本文简要讨论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的国际化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向深入与广博方向发展的趋势,通用语言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不仅表现在英美等英语国家正在大力向全球推广英语,德法等欧洲非英语国家为吸引和接纳外国留学生纷纷增加许多英语授课课程,而像中国这样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大国每年更是有数以亿计的学生和各界人士学习、运用英语,国家为此还设计了检验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各类等级考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将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作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摆在突出位置。高等教育要走向国际化,外语教学可以先行并起带头作用。因此,外语教学的国际化实际担负着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和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任。2003年中国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试点,指定了180所高校进行教学改革,2007年又正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国际性人才的培养步伐,这无疑对我国高校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适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趋势。除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还有“高等教育国内国际化”。后者具有相对成本低、受益面广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国内既有资源,其主要方式包括接收留学生和外国访问学者、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制定国际化培养目标、开设国际化课程和参与国际交流等。不过,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以便较为顺利地与外国学者或留学生互动。所以,无论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还是“高等教育国内国际化”,都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与外语教学紧密关联。日本教育理论家喜多村和之教授提出过大学国际化的三项指标———“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3]254。在这“三性”中大学外语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国际性课程建设需要外语为媒介,国际交流需要外语为基础,国际合作要以外语为工具,国际合作办学更以外语为支撑。由此可见,高校外语教学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赖以实现的基础条件,只有实现国际化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跨文化交际意识、语言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国际化人才。
二、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既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发展趋势,也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中国的大学而言,它们须采取有效措施在外语教育中加强语言能力,加大课程中的国际性知识和国际理解的比重,加强学生、教师的国际流。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中的外语教学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是我国高校在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过程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1)单纯追求外语专业考试的通过率,忽视了外语专业应达到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教学要求,造成了外语教师和学生只注重教学和习得语言知识,却忽视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与养成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多数外语教师仍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授课模式,缺乏教学中的互动,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
(2)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要掌握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综合知识并懂得本国的人文、科技方面的综合性一般知识,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对这两项综合知识的学习并未达到预期标准。与之相对应,不少外语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对上述知识大多较为欠缺,这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3)高校近年来大规模的“扩招”,也导致了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外语教学班型的膨胀化,尤其是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班级比较大,大课堂授课的情况也不鲜见。语言学习需要师生之间尽可能多的频繁交流,因而小班上课更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班级人数过多难免降低教学效果。
(4)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须花两年时间完成“大学英语”的课程学习,而在教学上则几乎是以单词、句子为讲授的核心,并未脱离中学固有的英语教学方法与模式,结果就导致了新生对大学英语学习上的全新期盼和老套教学感受之间的反差,因而难免产生厌学情绪。如此一来,学生一方面觉得学英语毫无用处,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试过关以增强就业竞争的砝码。在此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外语应用能力很低,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更遑论在国际背景下的工作需要。
(5)经过了1~2学年的学习,学生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提高外语水平的前提是使用原版教材,而要在前两学年就使用原版教材,须要求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具备相当水平的外语能力,如此推断,则需要在小学三四年级起开设外语课程,还要提高中学阶段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而这是涉及到教学体系的问题,并非是一所大学所能够解决的。基于上述分析,大学外语教学还需要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国际化的要求,这样外语教学才能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这虽然主要是就英语的教学目标而言,但同样也适用于其他语种的教学目标。
三、对高校外语教学国际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外语教学的国际化理念
大学的外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工具课,还肩负着在教学中将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总目标的重任。因此,大学外语课程也是一门拓宽学生多学科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教育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为达到“纲要”提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就必须树立外语教学的国际化教学理念,借鉴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二)转变外语教学方式
在国际化背景下,外语教学要将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释疑式教学方式。外语教师在传授外语知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只作为灌输者和传授者,而应成为传送(transmission)教学者和释疑(interpretation)教学者的统一体[4],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以此改变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及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意识不强等状况。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并具有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另外,针对当前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还应注重个性化教学,使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水平与兴趣 125第12期王玲玲: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国际化问题的思考进行选择性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
(三)注重外语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外语教学要实现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是关键。而要实现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外语教学就须尽快完成由传统的“知识接受型”向“知识创新型”的转变,将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面,而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的层面。这不仅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还要转变教学管理机制和完善教育体系。为满足外语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今后还要对外语专业的学科类型、专业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调整和改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外语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因为要使学生具有“国际理念、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意识”[5],就要求教师先具备国际理念、国际视野,了解国际信息,掌握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
(四)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以往的外语教育,片面重视外语中的文化而忽略了母语文化的传承及其与外语文化之间的观照。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文化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后者包含了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特征等。外语教育应培养既有外语文化知识又有母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具有传播中华文化能力的人才,因为国际化人才需要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其交流活动不仅包括语言交际,还包括文化层面的交流,他们必须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五)创设全外语教学环境
在某一专业领域使用外语进行国际沟通,需要在听、说、写、译方面达到相应的外语水平,这样才能适应专业领域的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所指的学习环境包括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要素。学生只有进入到一个全外语的学习环境,才能够快速地跨越听力关、开口关、交流关。除上述以外,建立和完善我国外语教材的建设、更新机制和外语原版教材的引进机制也势在必行,教材的适应性与实用性也是实现外语教学国际化的重要因素。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里提出:“高等教育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的挑战要求各方面的力量的参与并需要多种观点与方法。所以,这一项研究应被视为对其他国际及地区组织与机构在这一领域里正在开展的工作的补充。……高等教育问题也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6]高等教育国际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变革与发展趋势,也给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实现国际化目标将会极大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文鼎.高等教育国际化界定及内涵[J].理论月刊,2010(9):80-81.
[2] 徐海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视角分析[J].江苏高教,2006(2):51-53.
[3] 喜多村和之.大学教育国际化[M].町田:玉川大学出版部,1984.
[4] 曹刿生.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自主[J].文教资料,2007(3):191-193.
[5] 高继宽.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精神的思考[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4):5-7.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EB/OL].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唐晓华(1969-),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文化教育研究。(河南南阳473056)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素质教育高校外语教学技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240043006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78-02
外语教学管理是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实现外语教育目标的关键,加强外语教学管理是提高外语教育资源效益的保证。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管理存在着对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片面认识和英语教学组织沟通不足等问题,在教学管理方面很难形成立体的监督与指导体系。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功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外语教学管理概述(一)外语教学管理的含义
外语教学管理是外语教学机构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和制度,对外语教学过程和外语教学资源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并对外语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加以全面协调,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最终实现外语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它包括外语学习资源管理、外语教学过程管理和外语网络资源库项目管理三个方面。
(二)外语教学管理的特点
1.教育目标的主导性。教育目标不仅要体现齐全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技术,还要能以是否达到教育目标作为管理工作考核的依据。
2.管理工作的开放性。外语教学管理必须与各种教学手段、教育方式、办学形式互相结合,形成优化的教学过程,以显示它的优越性。
3.服务的广泛性。外语教学管理应着眼于服务的广泛性,发挥其特长,积极搞好服务工作。
4.管理的复杂性。外语教学是一门语言学科,但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管理者必须懂得多种业务知识,实施有效教学管理。
5.事业的开拓性。目前,外语教学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外语教学管理者要勇于开拓、敢于改革,不断改善管理方法,尽快提高管理水平。
6.我国外语教学特色。我国有大量的中小城镇和偏远山区,其外语教学的基本条件欠缺,外语师资水平不理想,外语资料严重缺乏。我们的学生习惯于抄写背诵,习惯于对新知识进行理性思维。我们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体现不同要求的外语教学大纲,编写不同特色的外语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从静态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变成动态的网络管理模式,以大教学观为指导,延续优良传统,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切实做好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为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的服务,以保证质量兴校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外语学习资源管理
外语学习资源管理以研究硬件和软件资源管理为主线,有效的管理和应用硬件、软件资源,对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外语硬件资源管理
硬件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源,硬件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对外语教学起着基础的保障性作用。要搞好设备管理,必须建立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外语软件资源管理
外语软件资源是指各种媒体化的学习材料和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外语软件资源可以分为五类:外语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产品展示库、电子图书库、工具软件库、影片库。
利用音像资料进行外语教学是语言实验室的一项重要职能,管理人员应根据教师要求和教学进度提前将需要的多媒体资料转录入计算机。随着所需保留资料的增加,将多个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进行联网,共享海量数据是最稳妥也是最便利的方法。
(三)外语学习资源管理的方法
外语学习资源管理是将可得到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外语学习资源的管理有两种方法:开放式管理和集中管理。开放式管理是指外语教学资源中心的图书资料、硬件和软件资源完全开放,任由外语学习者选取;集中管理是指将大部分重要的外语教学图书资料、媒体、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集中于库房统一管理。在外语学习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把握积累、共享、交流三个原则。学习资源积累是外语学习资源管理的基础,只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习资源才谈得上管理;学习资源共享是使每个学习资源的使用者都能接触和使用资源库的知识和信息;学习资源交流要求每个资源使用者积极贡献自己的知识,以建构更大规模的外语学习资源库。
(四)外语学习资源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完成意义建构的两种重要形式,外语资源通过语言实验室提供的大容量、长时间的录音功能,可以让学生本人及教师清晰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随时用呼叫键和对讲键与学生对话,也可以让学生相互对话、讨论,在这样的互动环节中实现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交互协作,有效地把听和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通过外语学习资源,补充和扩展相关知识,自定步调进行学习,从中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2.有利于快速获取大量的知识。管理外语学习资源可以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一个合理的网状知识结构,有利于学习者利用网状知识结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包容度较大的知识图式结构,此后学习者可以利用资源管理工具进行自主探索,缩短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3.有利于非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知识①)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良好的学习资源管理可以将大量的非良构领域的知识通过线性或网状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知识的应用。
三、外语教学过程管理
外语教学过程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的数据统计分析和信息处理功能来支持外语教学的管理职能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使外语教学管理有了新内容。
(一)外语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也称为CMI(Computer Managed In? struction)③,它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教育科学、教育技术、管理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和个别化教学模式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行为目标概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管理思想的产生有很大关系。个别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速度来安排教学。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管理思想的产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调配教学资源和评价其效果,成为外语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也使CMI的实现和发展成为可能。
(二)高校外语教学综合信息过程管理
外语教学综合信息过程管理由教务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学籍管理、总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其中教务管理由教学计划管理、课表编排管理、网上选课管理、教学评估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和实践教学管理等模块组成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管理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外语教学,对整个外语教学工作起到了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提高效率和全面协调的重要作用。
四、外语网络资源库项目管理(一)外语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1.设计外语网络资源库的模块化结构。外语网络资源库的首要问题是采集学习资源,采集之前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所需要的资源内容和媒体类型,然后进行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和储存,并按照教学要求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管理,提供相应的管理系统。
2.外语网络资源管理功能。外语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要完成所有类型的资源功能管理,包括外语资源的索引编制、、修订、删除、审核和检索等,包括五个模块:试题管理、案例管理、媒体素材管理、外语网络课件管理和文献资源管理⑤。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对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外语网络资源库的开发过程管理
外语网络资源库项目开发过程的跟踪、管理、质量监控和进度控制是整个项目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外语网络资源库项目管理人员应定期交流工作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要请专家和用户评审阶段性的成果并及时向项目开发人了解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管理。
(三)外语网络资源库项目管理的组织
外语网络资源库项目需成立完整的项目组织机构,建立项目管理委员会,下设项目管理小组、项目评审小组和软件产品项目组,依照项目管理制度,管理相关项目,监督、组织、评审、策划外语网络资源库项目。
(四)外语网络资源库项目的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
随着外语网络资源库项目规模的扩大,质量问题提上日程。因此,在整个开发的各个阶段要进行评审,要制定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对风险有所防范,根据风险内容有效地驾驭和监控风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五、素质教育对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
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人员是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是规范教学管理的主要人物,教学管理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并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熟练掌握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协调好与职能部门及系(院)的联系,以适应高校外语教育深化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高校外语教学管理工作是推进高校外语教学工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管理对整个教学工作起着决策组织和全面协调的重要作用,是外语教学的生命线。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学管理要站在时代的角度,对外语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深刻的反思,钻研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评估制度,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益,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提供良好的环境。
[注释]
①蔡基刚.为什么要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彻底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3(11).
②连纯华.浅谈学校语音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3).
③王敏.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性化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7(4).
④吴鼎民.建立一个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1996(1).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外语教学;国际化;高校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高校外语教学的国际化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而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全球化与之相适应。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不难看出,当今高等教育正越来越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因此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潮之一。目前,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义有定义为“高等教育在国际间开放、交流的过程及其结果。它包括高等教育机构、人员(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学习与研究活动、课程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化”[1],也有从历史、政治、经济和教育的视角出发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目的是为国家利益服务,外在动力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利益,内在要求则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2]。综合学界观点,本文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就是各国大学间的互相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与技术互通和国际环境对学生与教师的培养。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也给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根据种不离属的原则,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属性也涵盖了高校外语教育的国际化,本文简要讨论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的国际化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向深入与广博方向发展的趋势,通用语言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不仅表现在英美等英语国家正在大力向全球推广英语,德法等欧洲非英语国家为吸引和接纳外国留学生纷纷增加许多英语授课课程,而像中国这样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大国每年更是有数以亿计的学生和各界人士学习、运用英语,国家为此还设计了检验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各类等级考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将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作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摆在突出位置。高等教育要走向国际化,外语教学可以先行并起带头作用。因此,外语教学的国际化实际担负着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和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任。2003年中国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试点,指定了180所高校进行教学改革,2007年又正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国际性人才的培养步伐,这无疑对我国高校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适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趋势。除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还有“高等教育国内国际化”。后者具有相对成本低、受益面广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国内既有资源,其主要方式包括接收留学生和外国访问学者、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制定国际化培养目标、开设国际化课程和参与国际交流等。不过,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以便较为顺利地与外国学者或留学生互动。所以,无论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还是“高等教育国内国际化”,都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与外语教学紧密关联。日本教育理论家喜多村和之教授提出过大学国际化的三项指标———“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3]254。在这“三性”中大学外语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国际性课程建设需要外语为媒介,国际交流需要外语为基础,国际合作要以外语为工具,国际合作办学更以外语为支撑。由此可见,高校外语教学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赖以实现的基础条件,只有实现国际化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跨文化交际意识、语言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国际化人才。
二、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既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发展趋势,也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中国的大学而言,它们须采取有效措施在外语教育中加强语言能力,加大课程中的国际性知识和国际理解的比重,加强学生、教师的国际流。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中的外语教学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是我国高校在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过程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1)单纯追求外语专业考试的通过率,忽视了外语专业应达到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教学要求,造成了外语教师和学生只注重教学和习得语言知识,却忽视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与养成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多数外语教师仍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授课模式,缺乏教学中的互动,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2)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要掌握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综合知识并懂得本国的人文、科技方面的综合性一般知识,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对这两项综合知识的学习并未达到预期标准。与之相对应,不少外语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对上述知识大多较为欠缺,这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3)高校近年来大规模的“扩招”,也导致了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外语教学班型的膨胀化,尤其是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班级比较大,大课堂授课的情况也不鲜见。语言学习需要师生之间尽可能多的频繁交流,因而小班上课更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班级人数过多难免降低教学效果。(4)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须花两年时间完成“大学英语”的课程学习,而在教学上则几乎是以单词、句子为讲授的核心,并未脱离中学固有的英语教学方法与模式,结果就导致了新生对大学英语学习上的全新期盼和老套教学感受之间的反差,因而难免产生厌学情绪。如此一来,学生一方面觉得学英语毫无用处,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试过关以增强就业竞争的砝码。在此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外语应用能力很低,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更遑论在国际背景下的工作需要。(5)经过了1~2学年的学习,学生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提高外语水平的前提是使用原版教材,而要在前两学年就使用原版教材,须要求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具备相当水平的外语能力,如此推断,则需要在小学三四年级起开设外语课程,还要提高中学阶段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而这是涉及到教学体系的问题,并非是一所大学所能够解决的。基于上述分析,大学外语教学还需要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国际化的要求,这样外语教学才能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这虽然主要是就英语的教学目标而言,但同样也适用于其他语种的教学目标。
三、对高校外语教学国际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外语教学的国际化理念
大学的外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工具课,还肩负着在教学中将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总目标的重任。因此,大学外语课程也是一门拓宽学生多学科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教育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为达到“纲要”提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就必须树立外语教学的国际化教学理念,借鉴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二)转变外语教学方式
在国际化背景下,外语教学要将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释疑式教学方式。外语教师在传授外语知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只作为灌输者和传授者,而应成为传送(transmission)教学者和释疑(interpretation)教学者的统一体[4],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以此改变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及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意识不强等状况。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并具有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另外,针对当前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还应注重个性化教学,使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水平与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
(三)注重外语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外语教学要实现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是关键。而要实现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外语教学就须尽快完成由传统的“知识接受型”向“知识创新型”的转变,将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面,而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的层面。这不仅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还要转变教学管理机制和完善教育体系。为满足外语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今后还要对外语专业的学科类型、专业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调整和改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外语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因为要使学生具有“国际理念、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意识”[5],就要求教师先具备国际理念、国际视野,了解国际信息,掌握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
(四)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以往的外语教育,片面重视外语中的文化而忽略了母语文化的传承及其与外语文化之间的观照。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文化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后者包含了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特征等。外语教育应培养既有外语文化知识又有母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具有传播中华文化能力的人才,因为国际化人才需要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其交流活动不仅包括语言交际,还包括文化层面的交流,他们必须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五)创设全外语教学环境
在某一专业领域使用外语进行国际沟通,需要在听、说、写、译方面达到相应的外语水平,这样才能适应专业领域的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所指的学习环境包括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要素。学生只有进入到一个全外语的学习环境,才能够快速地跨越听力关、开口关、交流关。除上述以外,建立和完善我国外语教材的建设、更新机制和外语原版教材的引进机制也势在必行,教材的适应性与实用性也是实现外语教学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里提出:“高等教育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的挑战要求各方面的力量的参与并需要多种观点与方法。所以,这一项研究应被视为对其他国际及地区组织与机构在这一领域里正在开展的工作的补充。……高等教育问题也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6]高等教育国际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变革与发展趋势,也给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实现国际化目标将会极大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作者:王玲玲 单位:淮海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文鼎.高等教育国际化界定及内涵[J].理论月刊,2010(9):80-81.
[2]徐海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视角分析[J].江苏高教,2006(2):51-53.
[3]喜多村和之.大学教育国际化[M].町田:玉川大学出版部,1984.
[4]曹刿生.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自主[J].文教资料,2007(3):191-193.
[5]高继宽.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精神的思考[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4):5-7.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6篇
从国家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高考改革也是与之息息相关的。最新的高考改革在学科分值上的变化可以简单概括为语文分数增加、英语分数降低。在对国家文件和相关改革的阐释上,基调是毫无疑问的—加强民族文化,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并不是要降低对其他国家文化的重视程度,相反,我们对他族文化的掌握还应提高要求,使其成为学生的必备知识。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在具备强大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高校外语教学中应该正确地处理文化之间的碰撞,使文化正迁移产生最大化作用,同时最小化文化负迁移,从而更好地达成外语教学的目标。
二、文化迁移概述
Porter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范围定位为“对社会事物和事件看法方面的文化差异,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他文化长远交流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看法差异制造的交流障碍。”也就是说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的过程中就会遵循自己国家文化、语言、办事方式的准则去表达思想及情感,因而就会把母语的特征用第二语言表达出来,出现文化迁移。文化迁移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因为语言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流,文化对交际的正负迁移直接影响了交流的效果,甚至可能产生文化冲突和障碍。文化含义非常广泛,可以指反映人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成果,也可以是反映生活中不同特征的风俗习惯、礼仪、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我们发现,不同文化的个体、集体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差异:问候、称谓、告别、恭维、自谦、致谢、个人隐私、友谊观、亲属关等方面的差异是巨大的,甚至是双方不可理解的。文化迁移的根源是文化差异,包括表层文化迁移和深层文化迁移。表层文化迁移是指语言应用者将自己文化对某个词语、句子的理解套用在外语上,这是语用失误的语言方面。例如bull’seye(靶心)按照汉语的字面意义理解就是公牛的眼睛,而在英语中并不是表达这个意思。深层文化迁移是语言应用者因为对他族文化缺乏了解而应用了触犯这种文化的准则、底线的话语,这是语用失误的社交方面。对同一事物,不同文化的人的认识和理解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例如龙(dragon)在中国的文化里是神兽,是权利、地位的象征,所以我们形容自己是“龙的传人”,将皇上成为“真龙天子”,甚至在皇权时代,龙的图案都是御用的,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使用的。然而,在西方文化里,龙是罪恶的化身、是怪兽。基于这样的文化差异,曾有学者建议在中英翻译中将“龙”不要翻译为“dragon”,而直接采用全拼“Long”,然后再给其释义。从文化迁移的角度来考虑,这个建议是非常可取的。在汉语中我们用“鼠”来形容胆小的人,例如“胆小如鼠”、“无胆鼠辈”,但在英语文化中用的则是野兔一词,“astimidasahare”。在中国的文化中,形容比较厉害的女人,我们通常会说像“母老虎”一样,但在英美文化中,会用“lioness”(母狮子)一词来形容。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中用不同的动物来描述相同的现象,同时,我们还应还看到文化的相同点儿—用的是一类动物。在中美文化交流中,我们有必要从三个方面了解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第一,中西方的个人价值取向差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individualism”这个词的理解存在偏差。在中国的文化中极大地赞美集体主义,认为个人主义是不好的,所以当我们将“individualism”这个词译为“个人主义“时,就会让学生认为其是贬义的。而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是得到极大赞扬的,是个性、个人奋斗的体现。第二,中西方的隐私取向差异。中国文化中,朋友之间互相越了解代表关系越亲密,而西方文化中隐私并不能成为友谊培养的阻碍。隐私取向差异还体现在拜访上。西方文化中,即使非常亲密的朋友上门拜访也是要提前预约,这是对对方隐私的尊重。第三,中西方时间取向差异。中国文化中比较重视过去,回顾过去,吸取经验教训,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窥见一斑。而西方人比较着眼于未来,活在当下,讲求做事效率。对非本土文化的吸收,与本土文化的相容,就犹如接受输血或者器官移植一样。如果能够做到兼容并蓄,就像获得新生命一般,但如果吸收得不好,产生排异反应,也将是交际当中的致命因素。文化有异必然有同,语言共性本身是不能保证正迁移的,但却会对交际产生正面的影响。在研究语言、文化的差异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语言、文化方面的共性。中英两种文化在思维模式、文化观念及认知方式方面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例如,中英文化中都会有对于“死亡”“、肥胖”等委婉语的应用;对于动物形象、颜色的寓意也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因此,文化正负迁移研究对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
三、高校外语教学与文化迁移
3.1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写与文化迁移
英汉语言上的一个显著差异是汉语基本上无语法形态、英语有着更多的形态变化。所以中国的二语习得者在冠词、格、数、时态、形容词的最高级和比较级、派生、句法、主谓一致、词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负迁移。这种负迁移只是停留在语言方面。母语文化负迁移是我们学生写作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在文化方面的迁移也体现在中国学生的写作中爱喊口号、内容空洞。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自然印刻着本族语的深刻痕迹,反映在用词、句式、语序等很多方面。学生们在备考甚至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会建议学生多背一些模板,这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没有理解的背诵直接导致的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将这些句式、模板张冠李戴、文不对词。写作教学的重点是文化思维培养。将句式、模板的讲授演变为文化思维的教授,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作教学中还应采用对比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思想的表达方式来体会文化的不同,在认同、吸收差异后,然后再去写作。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课上、课下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教师和学生有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敏感性。
3.2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译与文化迁移
201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将翻译的分值由原来的5%提升为15%,形式也由单句翻译转换为段落翻译,内容为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从这一举措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于外语水平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词、句翻译,而是上升到综合理解能力基础上的翻译。在翻译的教学中,我们更加应该多关注的是英汉文化的差异,使译文不要受到文化负迁移的影响,适当的增词或减词。首先,汉语文化讲究意合,忽视形合,但英语文化十分重视形合,所以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就有必要在适当的位置加入一些连接词,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文化标准。目的语文化常常将主要表达的内容先说出来,然后再加入修辞成分,这表现在翻译的组句方面,要按句内主次从属关系排列,形成树状结构。第二,汉语多主动,英语多被动。这种情况也是文化在语言上的映射。英语文化中比较注重直截了当将主要意思表达清楚,所以,很多时候讲主语忽略,只说事情本身。这造成译者在汉译英时形成嗦、不符合目的语文化思维特点的译文。在翻译时也要注意英语中长句、从句、用词句型变化比较多,而汉语中多短句、分句、重复内容,这也是文化差异的结果。
3.3跨文化意识培养
大学外语教学目前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基础知识在大学之前已经全部学完,学生认为大学外语的内容无新鲜感,无可学性,所以造成学生对于大学外语学习的倦怠情绪。学生承认外语有用,但却不知道用在哪里、怎么用、怎么学。大学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教学内容、方式、目的的定位问题。大学外语教学的内容不应再集中在语法、阅读等应试内容,而是应将目的定位于以文化为中心,以语言为基础辅助,应关注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对本族文化的充分认知基础上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阐释、理解他族文化并与非本族文化进行有效比较。对本族文化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他族文化产生正迁移。学生的广泛阅读必须包含阐释多种文化的书籍,而所用语言则应该是所学外语语种。要想充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的阅读空间与条件。学校图书馆应建立跨文化阅读模块及相应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阅读意识。第二,课堂上应该组织有效的阅读成果展示,将文化阅读作业成果以短剧、演讲、朗诵等方式展现出来。第三,建立有效的网络课堂及多媒体互动模式,使学生利用英语进行对文化内容的交流活动。第四,接触不同的文化氛围,从实践中认知进而认同文化差异。
四、结语
在重视文化认知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非常必要。基于文化正负迁移对于大学外语教学的影响进而通过文化意识培养改善、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及效率是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可取思路之一。将大学外语教学设计得具有特色是吸引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尽管文化迁移的研究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以应试为目的,但却可以为之服务并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CBI教学理念;新疆;英语教学
引言
随着国际竞争愈渐激烈,科技经济不断发展,外语的地位也开始显现出来,充分发挥着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强势语言的作用。由于新世纪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已经开始觉醒了,并且整体发展呈现出迅猛的趋势,从而增加了对外交流的频率,外语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沟通工具,同时人们开始认识到学习和掌握外语的重要性。在改变和发展新疆地区经济和面貌的过程中,精通外语的优秀人才们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这样优秀的外语人才也是新疆高等教育所需要做的。CBI教学理念是我国在2001年开始运用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外语教学质量,进而引进的一种传授外语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此,新疆高校外语教学应以CBI教学理念为基础来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基于CBI教学理念来推动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
一、CBI教学理念以及实施的必要性
(一)CBI教学理念
CBI(内容依托式教学)是指在某种主题内容或是某个学科教学之上构建语言教学,并结合学科知识学习与语言学习,在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整体语言水平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最核心的理念是强调将学科知识和语言学习充分结合到一起。CBI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个直接的学习目标,而是通过以目标语为工具来获取学科内容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外语学习。与此同时,这种教学理念也统一了学科内容知识与语言形式的学习,减少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在教育环境中分割状态的出现,主张让学习者借助具体主题的学习来掌握语言。CBI教学理念是以关于二语习得和认知科学的研究为主要基础的,所以具有有效性、可实践性以及较强的理论基础等特征。
(二)CBI教学理念在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实施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新疆的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型,所以教出来的学生虽然具备牢固的语言基础知识,但是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进而导致所学的外语成了哑巴外语。尤其是在2004年实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之后,大部分的高校都采取了所规定的教学模式进行外语教学,但是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中应用CBI教学理念是非常有必要性的。首先,学习者的自我提升。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前已经学习过一段外语了,普遍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但是步入大学后,所学习到的模式是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有一部分的学生外语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CBI教学理念正好可以满足其需求,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和专业学习服务的。学生一旦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就会被激发出学习外语专业的热情,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其次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加。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开始增加,并且要求也更高。但是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只是掌握了基础的外语课程和外语语言知识,毕业之后却发现无法用不上。这种传统的语言学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了,所以高校应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而在此基础上,CBI教学理念就十分重要了。
二、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所开设的外语语种相对较少
在新疆高校外语教学中,传统的第二外语语种除了俄语和日语之外,其他语种开设的相对较少,例如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虽然有的高校开设了第二外语语种,但是后都因为影响力不大、规模较小、时间不长等等原因发展的不是很乐观。新疆地区整体上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内地英语专业研究生报考时,都存在着缺乏第二外语语种的问题,很多高校对此设定了一定的条件。除此之外,除新疆地区外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很少会选择来新疆地区进行英语专业的学习,所以造成了人才交流与培养之间的矛盾和影响。同时,新疆高校外语教学并没有开设与本地区连接紧密的周边国家小语种,例如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等等,这与现阶段的人才需求严重不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周边国家与新疆地区的贸易往来和交往。
(二)学生大部分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
首先是心理障碍。新疆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于落后和偏远的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学生没有构建起良好的外语综合训练能力,甚至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外语课程。这样就会导致出现语法知识薄弱、词汇量少、发音不准等问题,对于大学后的外语课程更是无法适应,从而造成心理障碍的激发。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情绪的焦虑或紧张,导致不听课和放弃学习外语,再加上高校没有明确要求外语学习成绩,所以主动放弃外语的学习,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树立起较强的竞争意识。其次是语言障碍。新疆高校外语课堂普遍使用的教材是外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教材,一旦学生不具备优秀的汉语基础,就会影响到外语的学习。与此同时,由于新疆过于宽广的区域,南北经济以及教育水平发展的不是很平衡,所以一些地区除了双语教学的学习之外,还增添了外语教学的学习,从而导致了全部课程都无法保证顺利的开展。除此之外,学生外语能力不一,进入高校后更是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状态,学生缺乏一定真实的语言环境,更是无法挪出时间来学习外语课程,进而导致产生了一定的语言障碍。
(三)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习动机是能够直接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对外语语言学习的求知欲和强烈愿望,通过学习动机的强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但是在实际的外语学习中,新疆高校学生并没有将外语看作是一种交际工具,所以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很高。除此之外,再加上学生没有掌握一定有效学习外语的方式,无法获得实际的成绩,也就没有信心继续外语的学习。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缺乏也是导致新疆学生不愿意学习外语的原因之一。
三、基于CBI教学理念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材料
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具有趣味性的主题教学内容是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的核心元素,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外语,掌握外语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所选取的教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到真实语言环境的创造与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我们在十几年间所使用的外语教材已经导致学生养成了“学了也没用”的想法。因此,我们应选取符合不同需求、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外语教材,这样才能够改变目前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新疆高校外语教学应多选取符合当地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教材。与此同时,高校外语教学广泛应用了网络以及多媒体,能够将外语影视材料在外语教学课堂上播出,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语境,将视觉与听觉充分结合到一起,借此促使学生体验和学习存在于真实语言环境中的外语文化以及语言。电影语言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以及听力水平,从而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材料和良好的条件。所以,在新疆高校外语课堂可以通过播放外语原声电影来让学生处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有利于互动式学习的进行和构建。
(二)课程设置
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之间所存在的关键环节就是课程设置,它在宏观上规定了课程内容。首先,它规定了课程设置的方向,带领着教学往指定的方向发展,强调了其中的重点。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会导致思想被束缚,走上错误的道路。CBI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主张的是理解性输入,进而提高目标语的掌握效果和减少目标语的学习难度。所以,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状态,创设多形式、多教材、多层次的外语教学课程,并且增加选修课程的形式、范围以及内容,甚至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来进行外语歌曲或外语电影的课程。换句话来说,就是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应根据现实情况的需求来进行安排,而促进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有利于转变以语言形式为主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向内容依托式教学发展,从而有效增加外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培训教师
基于CBI教学理念的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应提高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教学教师应精通外语以及学科必备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综合二者的能力。CBI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强调了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和优秀的知识结构,由此可见,基于CBI教学理念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应加强高校对教师的培训项目,教师培训的成功或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CBI教学理念的成功或失败。除此之外,教师的培训项目应通过合作项目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外语教师、理科教师与文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并且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组织课堂与课堂设计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四)测试和评估方式
在传统的高校外语教学模式中,评估和测试学生大多数是通过综合评价体系来开展的,要求学生完成与语境脱离的测试任务。但在基于CBI教学理念下的高校外语教学模式中,测试和评估学生是不能够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CBI教学环境下所学习到的内容和信息是处于真实语境之中的,是存在于具有互动性、依托性的评估测试体系。CBI教学理念主要是让学生完成沟通和交流层面的学习任务,并在特定的真实语境下进行技能的测试和评估。所以,基于CBI教学理念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模式所运用的评估测试途径不应是孤立且简单的,也不是分析目标与的语言结构,而应是测试学生对某一主题来表达自己或整合信息的见解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高校外语应多开设关于实用小语种的课程,不断加强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提高区域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从而促使新疆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外语人才培养现状相符合。与此同时,新疆的整体发展是离不开高技能、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应在掌握语言学习一般规律的同时,了解外语学习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所具备的特殊性。新疆高校外语教师应总结新疆学生独特的英语学习特征,创新教学模式和改进教学理念,从而寻找到一条基于CBI教学理念并适合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贺根有,李晓娟.基于CBI教学理念及主题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7):147-153.
[2],廖安勇.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以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1):100-102.
[3]程慧,林青,罗丽娜.高校经济类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基于CBI教学理念[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96-198.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8篇
一、CBI教学理念以及实施的必要性
(一)CBI教学理念。CBI(内容依托式教学)是指在某种主题内容或是某个学科教学之上构建语言教学,并结合学科知识学习与语言学习,在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整体语言水平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最核心的理念是强调将学科知识和语言学习充分结合到一起。CBI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个直接的学习目标,而是通过以目标语为工具来获取学科内容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外语学习。与此同时,这种教学理念也统一了学科内容知识与语言形式的学习,减少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在教育环境中分割状态的出现,主张让学习者借助具体主题的学习来掌握语言。CBI教学理念是以关于二语习得和认知科学的研究为主要基础的,所以具有有效性、可实践性以及较强的理论基础等特征。(二)CBI教学理念在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实施的必要性。一直以来,新疆的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型,所以教出来的学生虽然具备牢固的语言基础知识,但是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进而导致所学的外语成了哑巴外语。尤其是在2004年实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之后,大部分的高校都采取了所规定的教学模式进行外语教学,但是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中应用CBI教学理念是非常有必要性的。首先,学习者的自我提升。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前已经学习过一段外语了,普遍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但是步入大学后,所学习到的模式是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有一部分的学生外语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CBI教学理念正好可以满足其需求,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和专业学习服务的。学生一旦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就会被激发出学习外语专业的热情,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其次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加。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开始增加,并且要求也更高。但是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只是掌握了基础的外语课程和外语语言知识,毕业之后却发现无法用不上。这种传统的语言学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了,所以高校应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而在此基础上,CBI教学理念就十分重要了。
二、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所开设的外语语种相对较少。在新疆高校外语教学中,传统的第二外语语种除了俄语和日语之外,其他语种开设的相对较少,例如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虽然有的高校开设了第二外语语种,但是后都因为影响力不大、规模较小、时间不长等等原因发展的不是很乐观。新疆地区整体上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内地英语专业研究生报考时,都存在着缺乏第二外语语种的问题,很多高校对此设定了一定的条件。除此之外,除新疆地区外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很少会选择来新疆地区进行英语专业的学习,所以造成了人才交流与培养之间的矛盾和影响。同时,新疆高校外语教学并没有开设与本地区连接紧密的周边国家小语种,例如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等等,这与现阶段的人才需求严重不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周边国家与新疆地区的贸易往来和交往。(二)学生大部分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首先是心理障碍。新疆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于落后和偏远的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学生没有构建起良好的外语综合训练能力,甚至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外语课程。这样就会导致出现语法知识薄弱、词汇量少、发音不准等问题,对于大学后的外语课程更是无法适应,从而造成心理障碍的激发。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情绪的焦虑或紧张,导致不听课和放弃学习外语,再加上高校没有明确要求外语学习成绩,所以主动放弃外语的学习,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树立起较强的竞争意识。其次是语言障碍。新疆高校外语课堂普遍使用的教材是外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教材,一旦学生不具备优秀的汉语基础,就会影响到外语的学习。与此同时,由于新疆过于宽广的区域,南北经济以及教育水平发展的不是很平衡,所以一些地区除了双语教学的学习之外,还增添了外语教学的学习,从而导致了全部课程都无法保证顺利的开展。除此之外,学生外语能力不一,进入高校后更是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状态,学生缺乏一定真实的语言环境,更是无法挪出时间来学习外语课程,进而导致产生了一定的语言障碍。(三)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习动机是能够直接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对外语语言学习的求知欲和强烈愿望,通过学习动机的强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但是在实际的外语学习中,新疆高校学生并没有将外语看作是一种交际工具,所以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很高。除此之外,再加上学生没有掌握一定有效学习外语的方式,无法获得实际的成绩,也就没有信心继续外语的学习。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缺乏也是导致新疆学生不愿意学习外语的原因之一。
三、基于CBI教学理念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材料。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具有趣味性的主题教学内容是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的核心元素,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外语,掌握外语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所选取的教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到真实语言环境的创造与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我们在十几年间所使用的外语教材已经导致学生养成了“学了也没用”的想法。因此,我们应选取符合不同需求、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外语教材,这样才能够改变目前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新疆高校外语教学应多选取符合当地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教材。与此同时,高校外语教学广泛应用了网络以及多媒体,能够将外语影视材料在外语教学课堂上播出,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语境,将视觉与听觉充分结合到一起,借此促使学生体验和学习存在于真实语言环境中的外语文化以及语言。电影语言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以及听力水平,从而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材料和良好的条件。所以,在新疆高校外语课堂可以通过播放外语原声电影来让学生处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有利于互动式学习的进行和构建。(二)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之间所存在的关键环节就是课程设置,它在宏观上规定了课程内容。首先,它规定了课程设置的方向,带领着教学往指定的方向发展,强调了其中的重点。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会导致思想被束缚,走上错误的道路。CBI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主张的是理解性输入,进而提高目标语的掌握效果和减少目标语的学习难度。所以,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状态,创设多形式、多教材、多层次的外语教学课程,并且增加选修课程的形式、范围以及内容,甚至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来进行外语歌曲或外语电影的课程。换句话来说,就是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应根据现实情况的需求来进行安排,而促进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有利于转变以语言形式为主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向内容依托式教学发展,从而有效增加外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三)培训教师。基于CBI教学理念的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应提高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教学教师应精通外语以及学科必备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综合二者的能力。CBI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强调了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和优秀的知识结构,由此可见,基于CBI教学理念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应加强高校对教师的培训项目,教师培训的成功或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CBI教学理念的成功或失败。除此之外,教师的培训项目应通过合作项目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外语教师、理科教师与文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并且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组织课堂与课堂设计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四)测试和评估方式。在传统的高校外语教学模式中,评估和测试学生大多数是通过综合评价体系来开展的,要求学生完成与语境脱离的测试任务。但在基于CBI教学理念下的高校外语教学模式中,测试和评估学生是不能够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CBI教学环境下所学习到的内容和信息是处于真实语境之中的,是存在于具有互动性、依托性的评估测试体系。CBI教学理念主要是让学生完成沟通和交流层面的学习任务,并在特定的真实语境下进行技能的测试和评估。所以,基于CBI教学理念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模式所运用的评估测试途径不应是孤立且简单的,也不是分析目标与的语言结构,而应是测试学生对某一主题来表达自己或整合信息的见解能力。
综上所述,新疆高校外语应多开设关于实用小语种的课程,不断加强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提高区域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从而促使新疆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外语人才培养现状相符合。与此同时,新疆的整体发展是离不开高技能、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的。新疆高校外语教学应在掌握语言学习一般规律的同时,了解外语学习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所具备的特殊性。新疆高校外语教师应总结新疆学生独特的英语学习特征,创新教学模式和改进教学理念,从而寻找到一条基于CBI教学理念并适合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之路。
作者:阿依努尔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贺根有,李晓娟.基于CBI教学理念及主题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7):147-153.
[2],廖安勇.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以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1):100-102.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9篇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优化,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我国高校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外语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改善大学外语教学环境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外语教学环境;问题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和各种软硬设备的运用为网络教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外语教学环境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很多专家和学者在这个问题上都有相同的研究。吕亮球、赵玉闪(2014))提出了大学外语教学的发展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应该构建一个科学的外语教学体系。徐正芳、李秀峰(2013)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打破了粉笔、黑板式的传统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覃幼莲(2014)运用网络媒体和交流形式的多样性,把教学资源和教学网络,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学习者的学习和网络空间,内在资源和外在资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外语教学资源的构建和运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外语教学在促进高校大学外语教学环节中越来越重要。然而,许多高校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教学部门的投入等原因,大学外语教学还停滞在传统教学方法上,整个大学外语教学环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学环境存在问题
1、教学节奏快,学生参与率低下
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对课堂教学中信息输入的增加有很大的影响,但不正确的使用会导致教学节奏的加快和学生跟不上授课的步伐。由于网络授课的默认属性,外语教师在预设内容上授课会忽视课堂的有效教学资源。以上情况就会导致教师不断在网络平台上讲授而学生经常逃课的现象。那么,在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由于学生出勤率越来越低,将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中,多媒体代替黑板,一方面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倦和对知识的僵硬吸收。另一方面,授课教师不能依靠自己的意思标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在网络多媒体页面上每一课的内容不能够显示出来,学生无法掌握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不能进行系统的总结,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2、网络辅助外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理念不一致
在网络多媒体模式下的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以下三个方面:网络多媒体是否是辅助外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网络多媒体辅助外语课堂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能否取代板书内容。在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指导、工具和辅助作用有着模糊的认识。外语课堂教学着眼于预设的课件,不需要板书贯穿整个课堂。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网络多媒体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理念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利于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的建设。
3、网络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落后
高校有专门的网络多媒体教室供学生学习,但由于经费和网络设备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致使无法满足高校外语教学的要求和学生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需求因此,制约大学外语网络教学的发展。究其原因,由于缺乏对部分高校的重视和资金投入不足,致使设备缺乏或者设备不能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落后状态。所以这些高校跟不上新办学理念的步伐。落后的外语教学基础设施对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设备不足,简单的语音设备常常运用在听力课堂上,缺乏外语教学资料等等因素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问题影响课堂氛围,教师只能单调地对内容进行解释,学生知识参加一些被动的考试,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根本得不到提升,从而直接影响到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氛围。
4、教师掌握的网络多媒体技术水平有限
在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教学不仅需要外语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必须熟悉网络多媒体技术和运用。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缺乏计算机技能,甚至有些教师不熟练计算机操作,不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也不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如果老师上课时不能使用网络多媒体设备,即使是最专业的老师也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外语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是必然的趋势。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外语教学在顺应发展的同时,从内因着手,改善教师授课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外语的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教师监督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模式;校方应重视大学外语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积极筹集资金改善落后的网络环境和教学设备;对计算机能力较差的教师给予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外语教学效果才能取得明显的进步,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提高教育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具有国际水准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吕亮球、赵玉闪,2014,网络时代高校外语教学的挑战与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12):164-166。
[2]覃幼莲,201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0):106-109。
[3]史光孝、邹佳新,2013,我国高校外语信息资源优化应用策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5):54-58。
[4]徐正芳、李秀峰,2013,信息化网络的推广与网络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学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11):149-151。
[5]冯军、郑青青、王玲、姜梅,2017,网络环境下大学外语教学环境的构建[J],《科学中国人》(9):196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语教学;潜件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这一导向对当前的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轮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学模式的转换与整合。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各项新的要求。其中之一便是要将过去单维度的语言教学环境改为多维度的语言教学环境,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上海大学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以计算机助教为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十年来的实践摸索,我们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多维度的语言教学环境”的实现大大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外语教学研究的深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引出了人们对多维度、多模式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深入探索和思考。
一、主要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的表现(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存储介质(磁盘、光盘等)及信息的传播媒介(光缆、电缆等)结合成一体用于学校教育。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形式。信息技术的迅速导入使高校外语教学受益匪浅,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全国一千多所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几乎都配备了信息技术设备。外语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优化。信息技术的导入开创了崭新的外语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外语教学理念,即尊重学生的需求,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学习。
从整体看,只要使用科学合理,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在外语教学中被证明是有特点、长处的。外语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因为随着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有教学理念单一;教学信息泛滥,信息技术使用不当;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内容;忽视了外语教学的原有特点,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正确有效发挥等。各地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由于信息技术没有真正融入外语教学,其固有的优势还未得到真正的发挥。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次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然而这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据黄芳在2007年的调查,新模式试点的学生在听的能力上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说的能力提高缓慢,有43%的学生表明自己口语差,希望在这方面有所加强。无独有偶,我们今年一月对上海大学大二206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也显示:有50.96%的学生认为在新模式环境中学习,口语能力没有提高或反而有退步;44.81%的学生认为稍有提高;只有4.1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能力有较大提高。
这说明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还大有潜力可挖。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整合要素
在信息化条件下进一步优化外语教学需要整合教学要素。所谓“整合”是相对“分开”而言,主要有形成整体、融合、综合、集成、一体化等含义。外语教学的整合就是指协调配合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使之相互渗透融合,以发挥出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为了进一步优化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整合研究势在必行。高校信息化外语教学的整合研究主要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指导思想与理念的整合
理论指导实践。在教育界,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理论后建构主义理论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已经在部分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化外语教学中也备受推崇,现今的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研究多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但是人们在理解和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时出现了偏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性,这个理念对修正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居高临下“一言堂”的倾向是十分有益的。但执行过度、矫枉过正又会走到其反面。另外,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因此“创设情境”成了多媒体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致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样一来,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被削弱。限于目前师生的认识水平和我国外语教学的特点,特别是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在信息化条件下外语教学中完全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