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小记者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资料图)
记者 卓扬 瞿含张 实习生 廖茜婷 “参加温州日报小记者活动长见识学知识,必须满满赞。”“这个暑假的小记者活动真的超级多,辛苦日报老师组织,孩子收获很大。”……过去一个月,温州日报小记者俱乐部开展各类研学33场,家长反馈火爆。近日,小记者继续探访温州市地质灾害科普基地、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温州市南片污水处理厂及水生态文化科普馆等地,开展属于他们的独特体验之旅。 为“小红帽”上“户口” 在全国首个生态日,温州日报小记者参加了“守城市生态安全,护航亚运平安”主题科普教育活动。该活动由省地质院城市所、温州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省地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 地质灾害是什么?为什么要了解地质灾害?面对地质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温州市地质灾害科普基地,小记者了解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并观看了各类地质灾害形成过程的动画视频。在介绍完丘陵山区常见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后,科普老师继续给小记者们讲解了平原区的地质灾害“两兄弟”: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通过图文并茂、互动问答方式,普及两种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并倡议大家保护地下水资源、节约用水。 在温州奥体中心地下水监测点,小记者对眼前一个形状酷似“小红帽”的圆柱体充满了好奇。科普老师为大家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国家级地下水监测井,他还为小记者介绍了地下水监测井的分布情况、建设意义。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为地下水监测井安装身份信息,完成了象征监测井身份识别的二维码赋码。之后,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清楚了解地下水的“前世今生”了。在监测井旁边,小记者从监测井里采集水样,体验了水质分析的过程。 通过活动,小记者们对城市运行风险有了一个更全面、准确的认知,并收获了自救的实用手段。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科普活动向公众宣传、展示城市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保护、城市安全运行等领域的意义,鼓励大家从小树立“爱科学、懂地质、护生态、保安全”的观念,助力守护城市生态安全。 沉浸式普法课堂 走进大法庭,体验一把当小法官的滋味。日前,温州日报小记者走进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沉浸式学习法律知识,深化法治意识。小记者蔡墨浛兴致高涨:“我们穿上法袍,走进法庭,就像当了一回‘法官’。” “立案大厅每个窗口都有不同的作用,就像9号窗口是适老助残扶弱专区,鼓励和帮助这类群体参加诉讼司法服务。”在法院立案大厅,工作人员为小记者讲解了立案大厅的作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观察了象征公平正义的“和谐”雕像与独角兽雕像以及中国法制的发展史的浮雕壁画。 温州中院“浙里春风·未爱同行”普法团队的陈小希法官还为小记者们讲解了防霸凌知识,她科普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并呼吁小记者要拒绝校园欺凌。“我们不能犯罪,不然不管年龄大小只要违法,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听完讲座后,小记者李冠潮深刻认识到了违法的危害。 探寻水循环奥秘 “污水净化后的出水是清澈的,流入温瑞塘河作为生态水的补充。”在温州水生态文化科普馆,小记者通过讲解、短片与互动屏的形式了解水的组成、作用、代谢、循环和污水的来源与处理,并积极参与污水知识问答。“全球只有不到1%的淡水可以让我们使用,水资源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用水。”听完讲解后,小记者马弘毅深受启发。 看着南片污水处理厂的等比模型,小记者被能升降的多媒体沙盘吸引。“蓝色的灯代表被处理的污水,白色的灯代表供氧,黄色、绿色的灯代表药剂,红色的灯则代表被变成了剩余污泥。”讲解员结合三维动画大屏,向小记者们生动形象介绍南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全过程。 粗格栅、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后置反硝化滤池……在南片污水处理主厂房,小记者还实地观看了污水处理过程。“污水要经过物理、生物、化学多道复杂工序的三级处理后才能达到排放标准输出净水。”工艺流程的先进与细致让小记者惊叹不已。参观完厂房,小记者徐子渃说:“以前我不知道一滴从天上落下的雨水进入下水道后会流到哪里,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