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3章-(1)&(2)_速看料
*特别说明*
把整个主线的考据补完,是很早之前的计划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没开展,好在最近事情忙得差不多了,给自己找点活儿干,也算有始有终。不过这就基本是自娱自乐了(
从本篇开始,后面的更新(终章之前的章节)就不再是1章3小节的模式了,应该会以大章为单元(比如乐土篇、奥托篇、识律篇)直接整合。
前排说明
此系列为对《崩坏3》主线以及相关剧情中所引用/化用内容(主要是文学作品)的考据整理。待整理完毕后会以网盘形式分享我搜集到的电子书资源。
【资料图】
部分内容会附带一些点到为止的解读(仅代表个人观点),毕竟有些内容还是有点晦涩的,需要一些创作背景之类的知识辅助理解;同时也欢迎不一样的见解。
大部分都只标明出处和进行基础释义,以免造成观点的先入为主,避免越俎代庖剥夺属于每个人的主动思考的乐趣。
本意是为大家理解剧情与独立思考提供方便;若通过这一渠道能够增长见识,拓宽眼界,自然更好,我做的事也算有价值。
*【该内容也将由我本人(虎扑同名)同步发布于虎扑「崩坏3」专区,以及B站文七传个火——文七老师的崩坏3主线剧情直播录像下评论区的笔记,但因B站的编辑功能问题,内容会有一定修改。
如果希望对于崩坏3的故事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和理解角度,那在此强推文七老师
.哲学方面自认没那个能力,所以就不做了,但同样会根据文七老师的解读,单独整理出相关的参考书目。】*
系列目录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间章&第32章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3章-(3)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4章-(1)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4章-(2)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4章-(3)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5章-(1)
【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5章-(2)
正文-(1)
1.「排除一切的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那也是真相。」
——阿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四签名》
【经典名句。】
2.「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周易·说卦》
注:原文如下——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东汉儒家《申鉴·政体》引用此句说理:“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以统其精气,刚柔以品其群形,仁义以经其事业,是为道也。”
3.「人生是一座桥梁,它的伟大绝不来自它的目的。它连接起正午、黄昏和黎明,让自发的意义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拓展。」
&
「如果只从那两句话发散,我会希望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创作者、解谜者和拯救者。」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部·56 旧牌与新牌·三》
【崩三始终在强调的东西。】
.这两句在官方的“《崩坏3》角色小剧场——尘封的日记”中也有。另,爱衣所谓的「永恒轮回的不沉之船」见【考据(修改更新)】《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5章-(2)的条目「4.尼采」。
4.「当黑夜让我们进入梦乡时,我们都变成了演员,在各不相同的舞台上扮演着我们的角色。白天呢?白天,我们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我们的角色。」
「而你,你来剧院不是为了扮演一个角色,是来观看我们的演出。」
——米洛拉德·帕维奇,《哈扎尔辞典·黄书——古犹太教关于哈扎尔问题的史料》
5.「谁如命运似的推着我向前走呢?」
「那是我自己,在身背后大跨步走着。」
——泰戈尔,《飞鸟集·173》
注:此句出现在本章的支线任务中,仍是由灰蛇这位吟游诗人口诵。
*(特殊)*《童年的终结》
注:圣痕计划相关,看过《童年的终结》的话能反应过来。这里直接上文七老师的视频链接了:
【YYGQ动物园】如何理解「圣痕计划」?为什么反对「圣痕计划」?让我们先听听另一个故事吧
【直播录像】崩3主线33章part1——完全理解了圣痕计划,似乎理解了一点板鸭
正文-(2)
6.「阿列克谢耶夫娜」
注:其名意为“阿列克谢之女”,是俄罗斯人姓名中特有的「父称」。
父称的组成是:男性在父名后加后缀—ич、—ович、—евич(音译分别为—依奇、—奥维奇、—耶维奇),女性在父名后加后缀—овна、—евна、—нична(音译分别为—奥夫娜、—耶夫娜、—妮契娜)。
父称表示“XX之子/女”,可以单独用来代替名字——在这种情况下,说话者想强调对某人的特殊关系,带有好感和爱戴的色彩。
.俄罗斯人的正式姓名有三个部分:名+父称+姓,示交际性质和场合决定使用形式(三个部分的选用及其顺序),大伙儿可以自行了解。
因此,鸭鸭的全名理论上应为:布洛妮娅·阿列克谢耶夫娜·扎伊切克。其中,布洛妮娅(Bronya/Броня)意为“装甲”,扎伊切克(Zaychik/Зайчик)意为“小兔”,布洛妮娅·扎伊切克即为“重装小兔”,这一点对老玩家应该并不陌生。
7.「埃玛·普朗克」&「卡尔·古斯塔夫」
注:
Ⅰ. 埃玛·普朗克
原型: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马克斯·普朗克),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常量的提出者、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埃玛是马克思·普朗克的母亲(其母为其父的第二任妻子)、同父异母的姐姐、女儿之一和孙女之一的名字;卡尔则是其长子的名字。
.普朗克在柏林大学的教席由薛定谔继任,且普朗克推荐薛定谔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 现实中的普朗克年轻时也是美人(放教科书影响学习系列),但...生活狠狠摧残了他,学术研究、家庭变故、社会动荡......至少站在一个外人的角度看,普朗克的一生(尤其是中晚年)并不算美好。
Ⅱ. 卡尔·古斯塔夫
原型:卡尔是一个复合形象,最明显的有两个——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导师,不多说)&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荣格,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荣格的一面在于:名字、心理医生的工作、集体潜意识与理律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对照关系......以及有表妹(什
而马翁的一面在于:30万人的意志、真理律剧情部分的内容与核心表达...以及最重要的《逆熵》。《逆熵》的部分不多说(需要你真的自己阅读过),只展示一样东西就足够了: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卡尔·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8.「我们沙沙做响的树叶用自己的声音回答狂风暴雨。而沉默的你是谁?」
「我不过是一朵小小的花。」
——泰戈尔,《飞鸟集·023》
9.「故事」和「叙事」
注:终于到了这个不好细说的部分......本来在之前的所有草稿里都是删掉了的,想了想还是简要列一下吧......
有关「故事」的内容,与《人类简史》相关;
有关“人类文明发展、社会演变”的内容,与马哲相关;
有关「概念」、「绝对理念」、「自为存在」的内容,与黑格尔有关。
同上文七老师的视频链接:
【YYGQ动物园】你真的读懂终章设定了吗?——圣痕计划的底层代码,兼谈理律、维尔薇、设定的暗线逻辑
【直播录像】崩3主线33章part1——完全理解了圣痕计划,似乎理解了一点板鸭
10.「凡是配称为人类的存在,心中都盘踞着一条巨蛇,如同暴虐的统治者。」
「当人说:我想。」
「蛇便说:不成。」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恶之花·警告者》
注:特别说明,该诗在《恶之花》诗集的正体中没有,而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钱春绮译)版本的“增补诗”一辑中收录的,注解中称本诗发表于1861年9月15日的《欧洲评论》。
特殊
1.「量子隧穿效应」
注:量子隧穿效应属于量子力学的研究领域,量子力学研究在量子尺度所发生的事件。
设想一个运动中的粒子遭遇到一个位势垒,试图从位势垒的一边(区域 A)移动到另一边(区域 C),这可以被类比为一个圆球试图滚动过一座小山。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对于这问题给出不同的解答。经典力学预测,假若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低于位势垒的位势,则这粒子绝对无法从区域 A移动到区域 C。量子力学不同地预测,这粒子可以概率性地从区域 A穿越到区域 C。
【前者类似于爬山,后者相当于穿墙。】
2.「庞加莱猜想」
注:任何一个单连通的,闭的三维流形一定同胚于一个三维的球面。
单连通:设X是拓扑空间,如果X中任何一个点的回路都可以连续地收缩成这个点,那么就称X为单连通的。平面、球面都是单连通的,环面则不是单连通。
【换句话说:在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假如其中每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就一定是一个三维球面】
.「庞加莱回归」是另外一个理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任何粒子在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之后必然能回到其无限接近其初始位置的位置(但是不能回到原来位置,只能无限接近),尽管这个时间的长度远远超出我们所能想,但是它必然会实现。这样一个周期就称为一个庞加莱回归。
私货时间
是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产生的一些想法,也跟我一直以来的一些观念相合吧。
一言以蔽之,即“接收和处理一种思想的难易程度,往往看你是否自己思考过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而并非单纯的智力或阅历问题。”
就比如黑格尔的「概念」,他认为:
单看可能觉得很绕,觉得难以理解,什么“不断特殊化自己,在它的对方里仍明晰不混地保持它自己本身的东西”,你说这些谁懂啊.jpg
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通俗”的东西:猫那么多种,你见到就知道是猫;狗那么多种,你见到就知道是狗;树那么多种,你见到就知道是树。甚至可以更细分一点,每一种猫/狗/树都有那么多不同的个体,但你还是能够用同一个名字去归类它们。换言之,你对所谓抽象的、普遍的「概念」的认知就是通过具体的、特殊的个体构建起来的:“同种事物”你见到的“特殊个体”越多,那最突出的反而是其本体——也就是所谓的“狗”“猫”“树”,就是所谓的概念。这其中包含的不止外形特征,还有其生命的所有行为和整个历程,而你对概念的认知并不是“抽取”,而是“填充”。
作为一颗种子,是怎么看出来他是庞天大树的?仅仅只是一种概念吗?不,种子具备长成一棵树的可能性并且将遍历树的生命历程,并不是“开盲盒”的性质。为什么文七老师的视频中说“也可以是一个老人”,道理也是一样的。“官话”来说,概念是一种生命/自由的原则,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实体实现其自身的、自己决定自己的、具有创造性的“力量”。你甚至可以粗暴地理解为:不把一个个体从诞生到终结这整个过程走完,TA还不足以是一个概念。
以上这些是我的个人理解,也是我曾经在没有接触过黑格尔的时候就“胡思乱想”过的东西,只是那时我想到的问题是:为什么人可以在初次见到某种东西的时候就“知道”它(可能)是什么?仅仅来自于经验吗?仅仅来自于教科书上的知识吗?又或者是来自基因中铭刻的东西?概念真的有常识中认为的那么简单吗?如果真的那么简单,那么为什么会有“鲸鱼不是鱼”以及类似的说法......
如果你曾经自己思考过这些东西,只是非常稚嫩,不成体系,那么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
所以,发散一下我那句话,针对到具体行为,就是看东西不要以“做翻译”的心态去看,务求逐字逐句都理解清晰,反倒是容易陷入误区的。有些时候,回到“个人经验”上来,效率可能是更高的。